對于嗜書之人,四時皆宜讀書,原不必挑選“黃道吉日”。然而秋日讀書,卻別有一番況味。夏的燥熱已盡,冬的嚴(yán)寒未至,單是這天高云淡的模樣,便已令人心曠神怡。我每值此季,就攜書一二冊,或驅(qū)車,或騎“電驢兒”,悠悠然向郊外而去。
郊外讀書,自有郊外的妙處。大樹雖漸凋零,卻仍有倔強者,撐著一樹黃葉,在秋風(fēng)里沙沙作響。小河則較夏日“消瘦”了些,水卻更清澈,映照著天光云影,汩汩地流。我每每尋得這等所在,便覓一處平坦草地,將外衣略整,和衣而臥。此時取出書來,背倚厚土,面朝蒼天,便讀了起來。
秋陽不似夏日之毒,亦非冬陽之弱,它溫煦地“敷”在人身上,竟如披了一層薄裘。光線恰好,既不明晃晃刺目,亦不昏沉沉礙讀。文字在紙上排開,秋光在字里行間游走,竟顯出平日未嘗留意的韻味來。我一行行讀下去,心思卻不時飄開去,與書中事、眼前景、胸中緒纏繞在一處,織成一張無形的網(wǎng)。
這般讀著想著,不覺眼皮漸重。書中人物還在走動,字句尚在眼前,神思卻已飄入半醒半睡之境。手中的書漸漸垂落,覆在胸前,竟成了一方別樣的鎮(zhèn)紙,鎮(zhèn)住了翩躚的思緒。于是便睡去了,睡得卻不沉,耳邊猶有風(fēng)聲、水聲、葉聲作伴,恍惚間竟不知是夢是醒。
小睡片刻,自然醒來。雙目初啟,但見秋空湛藍,白云舒卷,陽光透過葉隙灑下碎金般的光點。拾起滑落之書,翻至未讀之頁,續(xù)讀下去。奇怪的是,這般睡而復(fù)讀,非但無隔閡之感,反覺與書中世界更親近了幾分。仿佛那片刻小睡,竟將文字釀了一釀,讀來愈加醇厚。
若讀得倦了,卻又睡不著時,便索性將書擱在一旁,仰觀浮云變幻。秋云最是好看,時而如群羊漫步,時而似輕紗漫卷,時而卻什么也不像,只是自在地飄游。在這天穹之下,人便顯得極小,平日耿耿于懷的瑣事,在此刻微不足道了。于是想想心事,籌謀下一步的工作,竟常有豁然開朗之效。
這般“邊睡邊讀”之法,我行之有年,發(fā)覺閱讀效率反比正襟危坐時高。一本不厚的書,一次郊游便能閱讀大半。想來是因為身心俱松弛,神思清明,吸收得更快。何況還有秋景佐讀,更添滋味。
肚子有些餓了,我沒帶干糧,該回家了。歸途中,車輛或“電驢兒”輕馳,秋風(fēng)拂面,書頁間似乎還有陽光的溫度?;叵脒@半日光陰,竟如飲了一杯醇酒,微醺而滿足。世間讀書之法甚多,而我這“邊睡邊讀”之法,雖近乎懶散,卻自得其樂。
大抵讀書一事,本不必太拘形式。能得書中三昧,怎么讀,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