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長朋友對我感嘆說:“吼完孩子又后悔,可我控制不住自己??!”筆者深有同感。
家長情緒對家庭氛圍的營造和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穩(wěn)定柔和、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助于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溫暖。如果家長情緒波動大,經(jīng)常發(fā)脾氣,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時候,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長。面對孩子學習的拖拉磨蹭、敷衍塞責甚至是假努力,一兩次家長可能會強加克制,但如果長期如此,大部分家長的耐心難免會被一點點消耗殆盡。當家長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往往很容易情緒失控,壓抑不住就會開啟“吼叫模式”,做出一些違背本心的事情。
當家長容易,當好家長很難,甚至算得上是一門學問。作為家長,我們只有積極管理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健康、更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筆者就如何進行自我情緒管理,當一名好家長提幾點建議。
及時按“暫停鍵”,學會調(diào)控情緒。沒有人天生會調(diào)控情緒,好脾氣都是后天修來的。我們要養(yǎng)成留意自己情緒的習慣,覺察到自己情緒不受控制時,不要習慣性爆發(fā)出來,要及時按下“暫停鍵”,給自己緩沖的時間和空間,等情緒穩(wěn)定后,用更理智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
適當換位思考,學會表達情緒。生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很多時候,我們?nèi)菀滓驗樽约旱牧龊颓榫w,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時,不妨嘗試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再找點事情做一做,轉(zhuǎn)移一下心情,并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態(tài)度,這樣就不會遇事沖動易怒。
反思情緒來源,學會事后認錯。只要是家長,面對孩子時總?cè)菀仔☆}大做。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快不受控制時,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理清楚壞情緒的源頭,再想辦法調(diào)節(jié)情緒壓力;實在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孩子動怒后,也應在事后主動向孩子道歉和溝通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誠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