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貼心服務把溫暖送到群眾“家門口”,一批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文明實踐活動“遍地開花”,一個個文明踐行者把文明新風傳播到大街小巷……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文明,正逐漸浸潤群眾生活,成為城市幸福畫卷上最溫暖的底色。
陣地建設多樣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很好,這一段舞蹈動作我們再排一遍”“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記者一走進攀枝花市仁和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被里面歡快熱鬧的氛圍吸引了。在排練廳內,有人在跳舞,有人在練習合唱,各色音樂交織在一起,演奏出一曲仁和區(qū)居民的幸福樂章。
對于仁和區(qū)的居民來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經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他們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提升、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每天都很熱鬧,除了排練廳,我們還設有理論宣講室、文化活動室、健身活動室、科普宣傳室等活動區(qū)域,盡可能地滿足市民們的需求?!比屎蛥^(qū)委宣傳部、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仁和區(qū)積極整合資源,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區(qū)文化館、區(qū)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連片共建,多維度拓展文明實踐陣地。
仁和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是攀枝花市讓陣地建設“活”起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攀枝花市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進程中,統籌便民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陣地資源,在不影響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整合使用。目前,全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9個、村(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36個,實現了100%全覆蓋。同時,建設木棉花基地、蘭尖故事博物館、原點廣場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點57個。攀枝花市積極搭建多元化的“文明實踐+”溝通橋梁,聯合市婦聯開展了“文明實踐+巾幗志愿”陽光行動,建立文明實踐巾幗志愿陽光站5個;開展“文明實踐+消防宣傳”活動,首批授牌10個“文明實踐+消防”示范站和10個消防文明實踐基地,讓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到群眾需要的地方。
隊伍建設多彩
右手拿鼓棒,左手持羊皮鼓,跳躍,旋轉……每天傍晚,在仁和商業(yè)文化廣場上,都能看到不少居民在領舞的帶領下,跳起獨具仁和特色的廣場舞。“這是我們文明實踐志愿者根據仁和區(qū)的省級非遺項目羊皮鼓舞創(chuàng)作出來的。我們在原有的傳統舞蹈動作上進行適度簡化和創(chuàng)意改編,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廣場舞版羊皮鼓舞?!比屎蛥^(qū)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文藝志愿服務支隊副隊長梅園告訴記者,在廣場舞版羊皮鼓舞改編出來后,他們隨即開展了以點帶面的教學推廣活動,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在增強仁和區(qū)群眾身心健康的同時,提升了群眾對非遺項目的關注。
“我們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隊伍的準則是‘你想要的顏色我都有’,每一支隊伍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希望給予轄區(qū)群眾全方位的服務,為他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仁和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鈺說。為此,仁和區(qū)有效整合轄區(qū)文藝、科技、醫(yī)療、生態(tài)、交通等專業(yè)領域人才資源,組建了12支政治過硬、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的志愿隊伍,建立健全“群眾點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制單、派單—志愿服務隊接單—群眾評單”一站式志愿服務管理機制,推動文明實踐服務項目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
在攀枝花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都在積極整合各方力量,建設更貼合群眾需求的服務隊伍。近年來,攀枝花市立足群眾需求,通過結對共建、隊伍共育等舉措,深化文明實踐隊伍建設,組建“1+8+N”志愿服務總隊5支,建設教育、文藝、法律服務等8類常備隊伍251支,培育特色隊伍123支。與此同時,攀枝花市持續(xù)擦亮“文明實踐手牽手 志愿服務心連心”“青春志愿行”“康養(yǎng)幸福家”“快樂微公益”等特色品牌,動員文明實踐力量積極參與各項重點工作,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服務活動暖心
在東區(qū)東華街道新源路社區(qū)云頂佳苑小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們正在忙碌著。當天“相約星期四”文明實踐活動的主題是“文明養(yǎng)犬”,志愿者們有的拿著印有文明養(yǎng)犬知識的宣傳單向市民宣講和講解如何依法依規(guī)科學養(yǎng)犬;有的在向養(yǎng)犬人開展文明養(yǎng)犬趣味知識問答,并給答對的養(yǎng)犬人贈送牽引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文明養(yǎng)犬的理念悄然植入了市民心中。
“‘相約星期四’是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出的文明實踐活動,我們社區(qū)有4個商業(yè)綜合體、6個居民住宅小區(qū),每周四我們都會前往一個小區(qū)或商圈,開展不同主題活動?!毙略绰飞鐓^(qū)黨委書記、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殷虹告訴記者,除了“相約星期四”,新源路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圍繞攀枝花先進典型、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丁愛譜開設文明實踐講堂——“愛譜講堂”,“菜單式”向轄區(qū)居民開展宣傳宣講活動;在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系列主題文化活動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文藝、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常態(tài)化、義務開展治安巡邏、文明勸導、隱患排查、糾紛調解等服務活動;面向特殊困難群眾,開展佳節(jié)送溫暖、生病送慰問、平常送問候“三送”關愛服務,讓文明實踐活動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像新源路社區(qū)這樣以貼近群眾需求、服務群眾生活的方式開展活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攀枝花數不勝數。近年來,攀枝花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明確《文明實踐活動時間安排表》,按照每周不少于2次、每月不少于8次的標準,將活動時間具體化、可視化,將時政熱點、群眾需求要點和基層治理難點設計成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xù)深入移風易俗5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方便群眾按需參與。攀枝花市積極豐富活動形式,組建先進模范、行業(yè)典范、“五老”人員等宣講團開展“仁人講理”“笮人講堂”等理論宣講,廣泛開展送戲進村、主題閱讀、文藝惠民演出、壩壩電影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整合轄區(qū)體育場所、健身廣場等打造健康體育服務平臺,通過利民便民活動不斷擴展群眾家門口的文明實踐“朋友圈”。攀枝花市開展“我們在一起”“共富有我‘益’同行”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題活動,今年以來已開展主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712場,參與志愿者18000余名,服務群眾40余萬人。隨著一場場富有特色、充滿溫度的文明實踐活動在攀枝花市競相開展,攀枝花百姓的“幸福生活半徑”也得以不斷延伸。(采訪報道組:姚杰 王泓凱 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