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雪山連綿,草場廣袤,牧民們逐水草而居。這里地廣人稀,村莊之間往往相隔較遠,通信與交通的阻隔曾讓政策傳遞成為難題。近年來,一支支特殊的宣講隊伍跋山涉水、頂風(fēng)冒雪,用馬背、摩托車甚至雙腳,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惠民政策送到每一頂帳篷、每一戶牧民家中。當?shù)啬撩駛兏锌骸包h的政策像陽光一樣,照進了草原最遠的角落。”
確?!安宦湟粦?、不漏一人”
曲麻河鄉(xiāng)措池村,距離縣城300余公里。全村牧民分散在近4000平方公里的草場上,最近的鄰居相距20公里,最遠的人家需要騎馬兩天一夜才能抵達。
4月7日,一支由45名黨員組成的“馬背宣講隊”踏上征途,他們的目標是確保黨的政策“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清晨5點,天邊泛著微光,村支書更登和隊員們已收拾好行囊。鮮紅的黨旗、藏漢雙語的宣講手冊被裝進馬褡褳?!鞍遵R次成家離這兒70公里,咱們得趕在明天日落前到達。”在兩天一夜的跋涉中,宣講隊沿途為12戶牧民講解醫(yī)療補貼、草場承包政策,夜晚在牧民帳篷里圍著爐火“拉家?!?。
“居民太分散,山又高,汽車開不進去,唯有騎馬才能到達?!备钦f,“我是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不是空話。哪怕只有一戶聽不到黨的聲音,我們就不能算完成任務(wù)?!?/FONT>
“牧民白天放牧,我們就晚上講”
在曲麻河鄉(xiāng)昂拉村,一支由村支書才丁加帶領(lǐng)的“摩托車宣講隊”馳騁在草原上。他們將宣講課堂搬到牧民的帳篷前、牛群旁?!班l(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草場生態(tài)補償”等牧民最關(guān)心的話題被翻譯成藏語,用“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來。
在今年初的一次宣講中,才丁加帶著隊員深入邊遠牧點。在一處山坳里,20多名牧民席地而坐,聽才丁加用“土話”解讀中央一號文件,現(xiàn)場笑聲、掌聲不斷,宣講手冊被爭相傳閱。才丁加說:“牧民白天放牧,我們就晚上講。黨的政策早一天落地,牧民就早一天受益?!?/FONT>
“講政策,要像酥油茶一樣暖心”
在巴干鄉(xiāng),一支由鄉(xiāng)黨委書記才尼、鎮(zhèn)干部求尼文毛、代曲村支書扎西巴丁組成的三人“理論宣講團”,成為牧民心中的“貼心人”,他們認為“講政策,要像酥油茶一樣暖心”。
在一次宣講中,牧民問:“草場承包到期后怎么辦?”才尼翻開手冊,指著政策條款解釋:“國家明確第二輪承包再延長30年,大家放心!”求尼文毛則用自家草場改良的例子補充:“用好生態(tài)補償資金,草場好了,牦牛壯了,收入自然增加。”扎西巴丁笑著總結(jié):“黨的政策就像這帳篷里的火爐,暖和又實在!”
這里沒有華麗的舞臺,只有真誠的對話;沒有便捷的交通,只有堅定的腳步。未來,曲麻萊縣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宣講形式,讓黨的聲音在雪域高原永遠嘹亮,讓牧民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