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走進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文明新風吹遍田野鄉(xiāng)間:紅白喜事簡辦,孝老愛親蔚然成風……這一切,都源于一場覆蓋全縣的移風易俗變革。
創(chuàng)新載體
老技藝講活新故事
在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場皮影戲《殯葬改革意義大》正在上演。幕布上,“中國好人”李彩亭揮舞皮影演繹孝子從“厚葬薄養(yǎng)”的愧疚到“厚養(yǎng)薄葬”的頓悟,引得臺下觀眾頻頻點頭。“以前覺得喪事辦得風光才有面子,現(xiàn)在明白孝順要在生前!”園北社區(qū)一位老黨員感慨道。
大通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將移風易俗理念融入皮影戲、花兒小調等傳統(tǒng)藝術,依托“一簾燈影倡新風”文明實踐特色品牌,組織創(chuàng)作《移風易俗倡新風》《贊中央一號文件》等系列劇目,成為“理論+文藝”傳播的典范。
“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宣傳良機?!贝笸ɑ刈逋磷遄灾慰h委文明辦干部喬國芳介紹,該縣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點亮文明之光·弘揚時代新風”百場文明實踐活動,組織移風易俗主題宣講400余場次,覆蓋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惠及群眾超1萬人次,在寓教于樂中讓移風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剛性標準
村規(guī)民約“約”出新風尚
在樺林鄉(xiāng)阿家溝村,一場喪事正在從簡操辦。餐桌上,四碗菜加包子的“標配”取代了曾經(jīng)的八盤?!斑@叫‘四碗吃包子’,一桌成本不到240元,比過去省了一半!”村委會主任蘭存錄指著村規(guī)民約墻說。2023年5月,這條由村民共議的新規(guī)正式寫入村規(guī)民約。
為根治高價彩禮、鋪張浪費,大通出臺《紅白喜事參照標準》(試運行),對紅白喜事提出了倡導性標準。同時,全縣313個村(社區(qū))成立紅白理事會,由村支書、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等組成,監(jiān)督標準落地。
“規(guī)矩立住了,人情負擔輕了!”蘭存錄說,推行新規(guī)后,浪費減少、負擔減輕,村民紛紛點贊。目前,“四碗吃包子”模式已推廣至周邊8個村莊。
溫情禮遇
讓新風踐行者“有面子”
近日,在縣民政局頒證大廳,一對新婚夫婦接過“移風易俗禮遇大禮包”,滿臉幸福。作為“低彩禮”新人,他們享有一系列禮遇:免費體檢、縣域景點免門票、免費乘坐公交100次。
大通創(chuàng)新推出《大通縣大齡未婚青年、紅娘及婚介機構禮遇措施(試行)》《大通縣“零彩禮”“低彩禮”家庭禮遇措施(試行)》,對踐行新風的群體、個人給予實質激勵。對于大齡未婚青年,給予免費婚戀培訓、技能指導、婚介服務,結婚后可享10次免費理發(fā)、婚紗拍攝及健康體檢;對于“零彩禮”“低彩禮”家庭,優(yōu)先推薦參加文明創(chuàng)評活動,獲贈“健康大禮包”,并受邀參與家風宣講;對于紅娘及婚介機構,每促成一對“零彩禮”婚姻,獎勵500元。
在青山鄉(xiāng)災后重建安置小區(qū)寧欣苑,一座名為“移風易俗議事廳”的場所格外醒目。去年9月啟用至今,這里已承辦紅白喜事宴請10場,成為457戶村民踐行文明新風的“主陣地”。
走進大廳,15張餐桌整齊排列,廚房內灶具、水電設備一應俱全。沙岱村黨支部副書記哈德海介紹:“倡導村民婚喪嫁娶宴請每桌成本控制在400元以內,符合移風易俗規(guī)定的還可免場地費。村紅白理事會全程監(jiān)督,確保制度落地?!鼻嗌洁l(xiāng)黨委副書記趙強感慨:“移風易俗任重而道遠,文明新風正在青山生根?!?/FONT>
今年3月,大通啟動“十個一”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一次文明新風“集中”大宣講、開展一次移風易俗征文比賽、開展一系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一系列“網(wǎng)絡有邊界”主題網(wǎng)絡文明宣傳活動等),以“小切口”推動“大變革”,讓移風易俗從政策條文轉化為群眾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