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耜同工作照。 閆盛霆 攝
榜樣說 “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這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動力,因為我更看重的是‘勞動’二字?!?/FONT>
蘇耜同,男,195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榮獲“山東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今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五月的山東淄博,氣候宜人。對于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河生物”)黨委書記、董事長蘇耜同來說,工作節(jié)奏明顯加快了。73歲的蘇耜同,依然每天早晨6點半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謀劃著一天的工作,勾畫著公司的未來。他說:“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這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動力,因為我更看重的是‘勞動’二字?!?/FONT>
蘇耜同的“耜”字,是古代一種農具的稱謂?!瓣幉铌栧e,也是‘名’中注定,一‘世’與農業(yè)結緣。”蘇耜同詼諧的話語,透出一種樸實與自信。
蘇耜同從12歲開始就在七河村務農。七河村,因有七條河流經村域而得名,是普通得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小村落。然而,因為蘇耜同對蘑菇生產的堅守,七河村不僅在國內揚名,還在全球70多個國家聲名顯赫。
1988年,蘇耜同當選七河村村支書,帶領村民探索致富路。他先后帶領村民辦液化氣站、陶瓷廠,種蘋果、栽石榴,1995年就把七河村打造成淄博市淄川區(qū)第一個蔬菜大棚百棚村。
1998年4月,當地政府組織的一次外出考察,占地少、投資少、見效快的香菇種植成為蘇耜同的“致富夢”。當年8月,他在村中建起30個蘑菇大棚,成為遠近聞名的“香菇第一村”,“窮村”的帽子被徹底摘掉。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眾多企業(yè)都在尋求走出國門的機會。2005年,蘇耜同注冊的第一個國外公司中韓農產品株式會社在韓國忠清南道成立,并建起了香菇種植農場。然而因經驗不足,菌棒全部腐爛在貨輪上,損失近百萬元。痛定思痛,在山東農業(yè)大學專家教授的支持下,能調溫、可精密管控的專用冷藏集裝箱問世,解決了菌棒航運難題。從此,“國內發(fā)菌、國外出菇、鮮菇就地上市”的七河生物模式誕生,開辟出一條農業(yè)產業(yè)化新路。
七河生物還成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香菇雜交育種研發(fā)項目等核心技術攻關,攻克香菇菌種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的“卡脖子”難題。
2014年,借“一帶一路”東風,蘇耜同帶領公司開啟了共建“一帶一路一菇”融通之路,把中國香菇帶到了亞歐、非洲的多個國家。目前,七河生物的菌棒產品出口到世界70多個國家。蘇耜同也贏得了“蘑菇先生”的美譽。
五年前,蘇耜同在淄川建起全球第一個香菇生產智慧化工廠西樓工廠,實施“智慧七河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研發(fā)上線全球領先的香菇菌棒智能生產線,同時將傳統(tǒng)大棚升級為數字化大棚,建立健全了從菌種到鮮菇產品的完整數字化生產體系,生產效率提高4倍,運營成本降低30%,先后在山東、江蘇、安徽建成7個智慧工廠。新菌種因肉厚、生長周期短等特點,頗受菇農青睞,覆蓋全國蘑菇產區(qū)。
蘇耜同表示,接下來,公司將不斷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打造國際化“七河”品牌,把小蘑菇做成更大的產業(yè)。